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1975年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流感爆发。
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一年或后一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
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
如果200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8年爆发流感的可能性就变小。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为拉尼娜年,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低温冷害,是2008年爆发禽流感的四大条件。
二、走出流感爆发的误区:关注2006年太阳黑子低值期
医学工作者发现,流感的类型虽不同,但其间隔的时间却呈明显的周期性。英国科学家通过对280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流感爆发都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这些发现,充分证明了流感的发生受太阳活动制约[1].2006年可能是太阳黑子低值期和拉尼娜年,2011年可能是太阳黑子高值期和厄尔尼诺年。有人关注后者而忽略前者,认为禽流感爆发不会马上杀到。轻率地认同以往理论可能导致误判并造成麻痹观念的形成。
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
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1997年中国香港发生的禽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96年为9.6; 1997年为38)。
太阳黑子的极值期与中国东北的低温冷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的太阳黑子高值期对应1917年、1957年和1969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1976-197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对应1976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1995-199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对应1995和1997年的轻微冷害年。太阳黑子在1979 年为155.4(最高值),1985年为17.9,在1986年为13.4(最低值),在1991年为145.7(最高值),在1992年为94.3,在1995年为18.7,1996年为9.6(最低值),1997年为38.与此对应的是,1986、1992、1995和1997年的轻微冷害年[2].
近30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下列地区的家禽中发生过暴发:澳大利亚[1976(H7)、1985(H7)、1992(H7)、1995(H7)和1997(H7)],英格兰[1979(H7)和1991(H5)],美国[1983-1984(H5)],爱尔兰[1983-1984(H5)],德国[1979(H7)],墨西哥[1994-1995(H5)],巴基斯坦[1995(H7)],意大利[1997(H5)],香港[1997(H5)][3].
对比可以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发生过暴发的年份大多数都在低温冷害年附近,与太阳黑子的极值年(即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相对应。1878年,禽流感在意大利的首次爆发使人们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传染病,太阳黑子在1878年为 3.4,也是最小值。此后,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爆发日趋频繁。
2005-200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2005年和2007年的次低值,2006年的最低值)是禽流感又一次在禽类之间的爆发机会。这是2005年禽流感疫情迅速扩大的原因。2006-2007年禽流感将进一步蔓延,2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