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优,并在连年不断选择和人鸽亲和方面形成温顺的固有特性。“中国鸽”机警敏捷、意志顽强、吃苦耐劳占优,也在实践竞翔中表现为恶劣天气归巢的特征,否则超远程竞翔只能有去无回。这就是说,中国信鸽的总体水平、顶级水平还有一段差距;但在具体环境和具体赛制下,外国铭家认为赛鸽最佳期为4至5年,中国铭家认为信鸽最佳期2年左右;外国鸽友强调信鸽翅膀的研究,中国鸽友偏好信鸽眼砂的观赏……从这个角度只能说明中外育鸽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恰恰证明发展的互补性,可见,中国信鸽还有保持的优势和存在的价值。
2.引进“外籍鸽”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没有必要积极引进“外籍鸽”?事实已经作出了最好的回答。目前,中国鸽界已从各个层次上引进“外籍鸽”,而且从量的扩张发展到注重质的提高。
引进“外籍鸽”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1)根据鸽友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当地的赛鸽环境,可以引进符合客观条件的“外籍鸽”;
(2)引进“外籍鸽”要注意其本身的赛距和翔绩,一般以1000公里竞翔的信鸽血系为标准,这样较适应中国的赛制;
(3)可以引进父母是外籍鸽,而子代已在中国竞翔中成绩明显的平辈,或是在各地赛鸽俱乐部幼鸽竞翔比赛国外组的优胜鸽;
(4)选择“外籍鸽”,应注意身材修长和眼砂干厚的信鸽,同时也应观察“外籍鸽”的阿尔砂。
3.主动走“中外合作”的道路:
世界上所有的铭鸽都有自身赖以获胜的优点,把这些优秀血统溶进中国各赛距获胜的优秀信鸽中,溶进中国超远程获胜的优秀信鸽中,是一条重振中国信鸽雄风的捷径,也是坚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育鸽道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非常珍惜自己的民族精神。比如:中华鸽界一代宗师李梅龄先生,就是引进外国铭系,洋为中用培育出一代铭鸽“李鸟”。还有上海李兴伟疏勒河亚军,无锡邵文英库尔勒冠军等超远程竞翔的佼佼者,都是“中外合作”的结晶;苏州的周龙、杭州的魏吉生采取国血配外血所育出的“混血儿”子代,在近程和中远程竞翔中,连年夺冠、好戏连台、捷报频传。而有的鸽友在实践中由经验提升为理性认识认为:绝大多数“外籍鸽”到异地、异棚落户,信鸽肌体新陈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适应过程:犹如南方人到北方,自觉寒冷干燥,吃不惯杂粮;平原居民到高原地区,就会产生高原反应。“外籍鸽”自身还未适应环境,就在它们之间配对繁殖,子代怎能飞出好成绩。据有关鸽刊报道:近年来北京、上海、杭州、大连、青岛等地,“中外合作”产生的子代接连夺魁、取得佳绩,这是最好的实践证明。同时,也应注意到“外籍鸽”的子代遇到恶劣天气或复杂地形,归巢率低得惊人,当然也有“外籍鸽”直接子代出成绩的报道,但为数不多,这就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任何引进都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操之过急是不行的。而“中外合作”道路可能是解决浓集优秀品系性向和赛绩基因库与“外籍鸽”引入后“洋为中用”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也证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鸽”的动物适应性规则。
各国或各地区的竞翔制度,实质上是对诸国或诸地区的信鸽培育发挥导向作用。当然这一过程是缓慢的,但发挥“滴水穿石”的效用,以使信鸽适者生存和胜者繁衍。虽然,我国信鸽事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利用“中外合作”方式繁衍的子代在500公里、800公里、1000公里竞翔中屡破记录,开始靠近世界信鸽竞翔水平;但是,我国超远程信鸽是特有客观竞翔制度下逐步演化的信鸽种群,是在较为普通的鸽舍条件下耐粗食,善于飞翔远程和超远程竞赛、适应各种天气条件和克服各类地形影响的精华。文秘要珍惜这些特别能战斗的超远程信鸽(只要调整好,在中程和远程竞翔中也能取得佳绩),这是快出“鸽才”、多出“鸽才”、出好“鸽才”的天然捷径,这是培养中国优秀品系和提高中国信鸽的竞翔速度的主要血源,这是中国信鸽将在世界鸽坛上称雄的“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