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志
我對眼志的要求是因鴿而論的,作為賽鴿我基本忽視它,作為種鴿我才要
真正留意它。留意它不代表我刻意要求它,因為眼睛上的好些東西嚴格來
說可比性很差,它們所適應或者叫成名的賽況差異也很大,沒有絕對可以
橫著對比的條件。譬如我們翻開任何一本鴿刊雜志,那上邊應該都是些獲
獎鴿或者名鴿,就眼睛上看,什麼樣眼色、砂型、眼志、瞳孔的都有;就
遺傳角度去探討它還可以,但如果硬堅持說某種特征的眼睛就一定比另一
種特征的眼睛好,証據不充分,立腳點也不對。所以,有那麼多不同類型
的鴿眼(有些甚至是有明顯缺陷的)照片為証,一般情況下,作為賽鴿用
途時,即便有某些所謂的“不足”,也大可不必太講究眼睛,畢竟鴿子不
是靠眼睛在飛。當真作為種鴿使用時,從考察血統和遺傳情況的角度去考
慮,再挑一挑眼睛倒是必要的。
眼志也是如此,它其實就是一塊多少有些“色彩”或“記號”的皮肉,不
可能對信鴿的定向、導航起什麼神秘的作用(因為沒有任何人能給予証
明,全都是猜想),它只是視覺器官的很小一部分。如果這一圈顯示色彩
豐富、寬厚、紮實,會對視覺需要和抗視力疲勞更有利些,僅此而已。所
以,研究、注重眼志的要求,實際主要是對長程鴿而言的。
眼志的可塑性較大,稍不留神、配合不當,就會作出“不合格”的眼志
來。不合格的標志是色彩極淡、單一和厚度變薄,寬、窄不是太重要。首
代不合格的眼志對它的競翔能力影響還不大,用它作種再次“雜交”繼續
作出來的“不合格”眼志,那才沒什麼用途。這就是我對作為賽鴿使用時
不太注重眼志的理由。但作為種鴿使用時,我需要一方的眼志應該是合格
的“產品”,“合格”的眼志間接表明了該鴿在遺傳方面的穩定性和較強
的遺傳力。
所謂“合格”的種鴿眼志,一般的規律是:耐力鴿眼志除應具備一定的厚
度外,同底砂一樣,還應有很強的顆粒感和多彩、漂亮的金屬色;速度鴿
眼志色彩允許單一,也可以缺乏顆粒感,但必須有適當的厚度和寬度。速
度鴿的眼志缺乏寬度時,在瞳孔收縮、變化,拉動整個虹膜移動時,容易
引起疲勞。
(五)內線扣和櫛膜
內線扣是控制瞳孔收擴運動的肌肉之一,不同品系的鴿子之間的確會在色
彩、形狀上有某些差異,它也會隨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但其生理功能也
就如此。60年代末我曾一度研究過它,現在它對我早已不那麼重要了。如
果我使用放大鏡看眼睛的話,捎帶著看它,也只是以純“欣賞”的感覺瀏
覽一下;因為它沒有給我挑選鴿子帶來絕對準確、有效的幫助。
櫛膜幾乎是鳥類“特有”的器官,其真正的生理用途是觀察太陽時用的
“防射罩”。除此之外,去年由《動物世界》上才偶爾看到,一種生活在
樹上的“老鼠”也長有這種器官。趙忠祥的解說詞也說,這種老鼠是除鳥
類外,唯一所知的能用眼睛直接觀看太陽而不會損傷視網膜的哺乳動物。
在探討鳥類定向之謎上,60年代就有對櫛膜是否會有定向功能的猜想,但
至今也拿不出任何有價值的進展(包括解剖)。間接的定向作用是,鳥類
以太陽作用定向標時,觀看太陽的準確位置,需要櫛膜遮擋大部分強烈的
太陽射線,如果沒有櫛膜的存在,鳥類就無法觀看太陽。這就是科學界所
知道的櫛膜,也就是鴿界稱之謂“視團”的東西。
視團在不同的鴿子眼睛上確實會存在形狀、大小、活力和透明度的差異,
理所當然也跟遺傳有著密切的關系,借鑒部分基因“連鎖”遺傳的表現形
式,只要觀察者見多識廣,有著豐富的實踐觀察經驗,應該可以做到利用
這些可窺的差異,間接地判斷一羽鴿子“放翔能力”的遺傳優劣。不過我
本人用不著使用眼底鏡看視團,那太費事,我有比看視團判定鴿子飛翔能
力和遺傳情況更簡捷、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測鴿器。
(六)眼砂
眼砂由眼中的毛細血管所組成,是供給鴿眼營養的管道,它有粗、細、
厚、薄和不同的形狀及色彩上的差異,這些不同的性狀是由地區差異和人
為培育因素所造成的。鳥類不是這樣,任何一種野生的鳥,它們的眼砂都
只是一個模式和比較單一的色彩,你分不出子醜寅卯來,也不存在所謂優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