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赛鸽者最大的骄傲就是有一群好的赛鸽驰骋赛场,这就像一个东征西讨的将军必须有一把锋刃的利剑;而引种和培育它们就是一个铸剑的过程,我想大多数鸽友都和我差不多,不是大规模养鸽,中小型鸽棚制胜的秘诀就在于如何引种,如何“铸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典故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其中这个“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怎样的“器”值得去利,换句话来说将要打磨,锻造出怎样的“器”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赛鸽者这一点十相当重要。
鸽子养了5年了,刚刚有些入门,大大小小的比赛也参加了不少,从短距离的300公里到中远程的700,1000公里都没有什么建树,这样的心情的确有些心灰意冷,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好天气飞行速度慢,气候一旦恶劣就飞不回来,鉴于这种情况我不得不分析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
四川众所周知四面环山,阴,雨,雾几乎成了四川天气的代言人,一年之中真正晴空万里的时候少得可怜,而鸽子比赛又大多在周末,赛季里又有几个周末是晴空万里,一览无云呢?而以往我们对鸽种的引进只是单方面强调个“快”字,这样的鸽子在晴好天气也许会有上佳表现,可一旦遇上阴天,雾天放个400,500公里,就“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了,到底是没有回来的鸽子可怜,还是望眼欲穿的鸽友造孽耶!
中国现代的鸽子,大多数来自欧洲,比利时,荷兰等国家,那里有着悠久的赛鸽历史和源远流长的赛鸽文化,鸽子在这种比赛氛围下,必然会加快它的进化速度,无论从它的体型,肌肉,骨骼还是智商都堪称一流,这样的鸽子流入中国在全国各地也都有良好的表现,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富源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东南西北地区差异性很大,这样的地区差异直接影响着鸽子的适应性,就拿云贵川来说,毕竟这样的地形地貌和欧洲一些赛鸽王国差得太远,一些速度型的鸽子被引进回来很难飞出好的成绩,是因为它还不适合于翻山越岭,穿云过雾,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寻找一些山区的超远程鸽子杂交,取长补短。
有一个人在气候恶劣的四川飞出了个3000公里冠军,2550公里冠军,而且连续19年屡战屡胜,连年夺冠,一只旷世奇鸽91-404888从内蒙古加格达旗飞回四川,被四川省体委,体总命名“巴蜀鸽后”他就是家住四川隆昌的翁礼成先生。
初次拜访翁老师是在前年的冬天,现代化的鸽舍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让鸽舍显得格外干净,卫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随即而来的便是一座座的奖杯,奖牌和数不清的锦旗,从最北方的新疆到最南方的海南,大多数地区是山区丘陵地带。新疆呼图壁市鸽友王兵用翁鸽走草原入戈壁,99年获得300公里冠军,500公里三关赛冠军,2000年300公里冠军,季军,在放鸽难的新疆两年时间里飞出六个冠军;海南鸽友李光养用翁老师的鸽子神奇般的荣获300公里海南省总冠军,500公里海南省总冠军,700公里海南省总冠军,1000公里海南省总冠军,被海南鸽友誉为“江海神鸟”,创造了又一个神话。我最关心还是我们四川的情况,公认在我们四川鸽子最难放的地方要数重庆,重庆的鸽友唐智用翁鸽参加800公里国家赛获得重庆地区总冠军,飞速达到1300多米/分,从墙上挂着的一只鸽子的照片,是重庆另一位鸽友反馈回来的,鸽主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小阿哥”可以看出鸽主对它的喜爱,这只鸽子三个月参加100日龄500公里幼鸽大奖赛获得伯马冠军,以后相继获得冠军多次,为鸽主挣得好几万的奖金;墙上挂着的还有好些四川赫赫有名的赛鸽者送来的锦旗,从时间上可以看得出他们最初的鸽子都是来自于翁老师的鸽舍,从这些锦旗上也看得出他们的第一桶金来自于这里。
随即,翁老师让我参观了他的种鸽群,翁老师的种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超远程的国血精品;另一类是体态丰盈的外籍鸽。
要说超远程,首屈一指的是被誉为“巴蜀鸽后”的“404888”,3000公里冠军母鸽,和“巴蜀鸽王”“143925”2552公里的冠军雄鸽,虽然这两羽鸽子已经步入老年了,但从眼神里透漏出“老冀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神情可谓雄风不减当年,他们的后代做出了无数的1000公里2000公里赛鸽在全国各地发挥,这些鸽子见证了川鸽的发展和进化,也是老一辈赛鸽者给我们流下的精华,俗话说“川鸽要翻山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