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首先,幼鸽进棚时,相对先进棚的参赛鸽而言,年龄过小,抢食,占位能力弱,对生长发育不利;其次,公棚参赛鸽开始路训后,进棚迟的参赛鸽在这种50、80、100公里隔天进行的高频率,大强度训练中,很容易造成内伤,在预、决赛时,不但飞不出好成绩,很有可能一去不归。今年我的种鸽二月份配对,公棚参赛鸽最迟将在五月底之前送出。
与其他鸽友作法不同的是,每到春暖花开配对时,鸽友总是习惯于把上年公棚获奖鸽的父母重新配上,期待今年秋天再有收获。我的看法是“事无常法,物无定态”,每年公棚获奖鸽的父母在下一年出公棚参赛鸽时,我都不会再将它们配在一起,因为第二年的天气状况,幼鸽参赛地理环境,都不再相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自己种鸽优良的血统。初看这种做法好像不保险,但这也是不断提高成绩的不二法则,还是那句话“事无常法,物无定态”。
我认为:“好鸽子不分地域,在哪里都应该有发挥”,但这个看法也应该辩证的来想,去年因为“禽流感”没能赶上送鸽参加南非百万美金公棚赛。南非公棚与国内公棚不同,相比之下南非气候炎热,地形恶劣,他们的训练节奏快,频率高,强度大,一般的快速鸽子,几站下来就拖垮了。这时候,多关稳定、越飞越快鸽族的实力就体现出来了,所以欧洲中距离鸽王,特别是德国中距离鸽王这一类型的鸽子,就是我送南非的首选。
4、另类法则
现在鸽友棚中大多都有一两对优秀种鸽,它们的后代会为鸽主带来奖金和荣誉,但选送公棚时也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公棚赛不同于地方赛,有的鸽子在飞了两三次五百公里后会有突出的表现,这样的鸽子不要送交公棚;要选择头一次参赛就拿奖的鸽族,毕竟公棚赛不属于地方赛,没有第二次机会给那些“失败者”。
每年打完公棚赛,自己都要静下心来,分析成败得失,只有不断的总结提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每年引进新的种鸽,在出鸽送公棚之前都会配上不同的配偶,先出几窝幼鸽,长到三个月之后,就开始进行短途训练,20、50、70公里,隔天一趟,让鸽舍管理员,对每一次训练,哪只鸽子先到,哪只鸽子后到,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一方面是为日后参加地方赛作准备,2003年参加合肥市10余次比赛,面对平均3000羽以上的对手,前100名入赏达15%以上。经常是整群归巢,几个人都来不及打电话报到,这就是强化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选拔“英雄、英雌”的父母作准备。经过一系列高频率、大强度的训练,鸽舍管理员记录的资料会告诉你哪几只种鸽的后裔稳定快速,这样在送鸽参赛公棚时,会更有把握。
同时,还应该注意那些优秀种鸽作出的子一代,经过训赛考验后,这样的年轻鸽子活力足,做出的子代送交公棚,往往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