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的帽子,甚至全世界当今的几十万鸽友都不知有个叫“詹森·阿连栋克”那几个土农民.联想到一点就是鸽界首先是人的交往,如果没有交流鸽子也一定不会发展和进化(特指信鸽).但这也是引种的不能遏止的必然.是否又产生出一个道理:詹森鸽舍引入了一羽二分之一的华普利就名、利双收了,但他如果引十羽、二十羽,他们家就只不过是华普利的徒弟,搞得再好也不过是个“传人”罢了.所以当今世界收集最多詹森兄弟鸽子的幌子只表明有钱,相信1997年荷兰的彼得曼得斯就想明白了.如果詹森兄弟不仅引进华普利,还引了十家、八家的百多羽,那么詹森可能还不如你呢!
詹森兄弟就是詹森兄弟,目前无法讲明这羽1960年的华普利是如何被选中的,相信当时的华普利鸽舍(其父也养鸽,叫格根,1971才去世,维克特·华普利当时应是37岁)有鸽不在百羽以下(注:华普利鸽舍的种鸽最著名的是47年的Heroine、Monty、63年的Petit-Crack、57年的Pino、55年的Abel、55年的Azur、61年的Atlas、60年的Mouchete)到今天又有谁或几人知Abel、Pino呢?而二分之一的华普利今天看书的一万多人又会传唱,试问:你的那一羽二分之一的×××在哪里呢?四十年后这羽鸽子是否会有人提及?
可能是你,世界巨匠,鸽坛奇人。
就是你,中国的张、王、李、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