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市占地三百坪的繁殖中心在1994年宣告落成,这座专门为繁殖中心规划的建筑展现赖铭居对赛鸽运动的用心和狂热,他的观念把赛鸽运动的竞争,由前线延伸到後勤再一次把台湾鸽界推向更专业化的竞争……
1985-1990年是台中市赛鸽运动的高峰,由四个鸽舍联合并轮流举办的比赛,使台中的赛鸽规模急速扩张,奖金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庞大,除了农历过年,几乎每个月都有比赛,在这期间,赖铭居每赛必胜,且战无不克,适时的在这样充沛的资源灌溉下迅速恢复元气,建立鸽舍新的团队主力,为跨出台中奠定雄厚的基础。
斗南是孪生兄弟远征的第一个战埸,当时大同支舍突破传统的套环瓣法,放宽比赛限制,吸引各地的职业鸽舍聚集蓖麻庄,农地搭铁架盖鸽舍,一个比一个更具规模,整排公寓建筑屋顶上鸽舍捷比鳞次蔚为奇观,赛鸽运动不再局限于一乡一镇,新的竞翔时代在1990年後开始,新的游戏规则从斗南开始,新的鸽舍在斗南大同之後如雨後春笋般诞生,使雪林县在1990年後主导台湾的赛鸽潮流,汇聚赛鸽资源,成为赛鸽最激烈的杀戮战埸。
客观环境在蜕变、竞翔条件在重组,面对新的趋势,过去的做法不再具备竞争力,到斗南参赛的经验,让他更正确看待出征的现实问题。
外地参赛天地无限宽广
到外地参赛最大的好处是选择性和机会大增,这和在自己鸽舍参加附近鸽会的比赛性质截然不同。你可以主动挑选赛制和财务健全的鸽会参与,你也可以和无限多的对象合作,在不同市镇同时进行比赛,你更可以养成一组教练,分派到不同赛区,以相同或不同的管理模式测试各地的虚实,在台中一年可以参赛十一个月已是全台湾竞翔机会最好的地方,但若主动出击,甚至一个月内可以同时参赛十埸,只是要这么做,需要种鸽、人力和经济条件支持,赖铭居觉察到天地无限宽广,趋势在变化。
参加台湾中南部鸽会的比赛,合理的参赛鸽数在二十-三十只之间,一年若打算参加二十个鸽舍的比赛,就得作出约五百只幼鸽,至少要准备三百次配对,如果一对种鸽出二到三孵,不休息的话至少也要一百对基础种鸽,这是帐面数字,事实上扣除褪毛,年龄,健康,鸽系适应等各种不适配的原因,至少得准备两百对种鸽,而现有的种鸽舍环境根本不允许如此密饲,赖铭居思索破解之道。
新基地的想法从萌芽到实现不过短短几年,赖铭居想做的事不从犹豫。
邻近台中近郊大里市的繁殖中心在1994年宣告落成,这座占地三百坪(约1400平方米),专门为繁殖中心规划的建筑,展现赖铭居对赛鸽运动的用心和狂热,他的观念把赛鸽运动的竞争,由前线延伸到后勤(种鸽素质和健康),再一次把台湾鸽界推向更专业化的竞争。
如何克服台湾亚热带海岛型气候?怎样避免焦阳烈日?怎样克服潮湿阴冷?创造冬暖夏凉、乾爽舒适的种鸽繁殖环境?
绝大多数的种鸽来自进口,从各地参赛获奖鸽中筛选出的种鸽,虽由自己作出,但教乖在外,这些种鸽势必囚养,不能自由放飞,运动能量不足,育种寿命将无形缩短,种鸽的健康活力怎样维系?
五百羽鸽子每天产生大量的排泄物,这些回秽物如何处理?环境卫生怎样维持?
管理五百羽种鸽,尤其是精致管理,绝对是一项繁重的人力负担,如何便于清扫,怎样方便喂饲,以精简人事?
超过两百对种鸽,脑筋再好,若不是朝夕观察,不可能充分掌握种鸽动态,健康状况,和深入了解鸽系特质,怎样才能易于观察,掌控全局?
吃过大亏、前车之鉴,怎样保护管理人员和种鸽的安全?
赖铭居结合了对鸽子的深入观察和木匠的专业经验,考虑所有细节,亲自规画用地,设计结构,并选材监工。
排除万难建立繁殖中心
首先,他把1400平方米整块地围起来,两米高的围墙上再布一道1米高的蛇笼铁丝网,必要时可通电流,同时在四周墙角安置红外线自动感应投射灯,使整栋鸽舍的感应系统,和保全公司的防盗系统连线,结合成防盗通讯网路。
围墙内的鸽舍主体建筑共有四层,第一层架空,以钢板密封式底板收集鸽粪杂物,经高压冲洗,把秽物集中在处理槽,净化後定期外运,四周宽阔的空间留给十只守卫犬,这群高级的虎斑台湾土犬,最凶猛的养在核心,白天囚禁逢夜放出,外围则放养另一群活动在围墙四周,担负前哨任务。
第二层是雌鸽舍,共有九间,每间长12公尺,宽3公尺,高3公尺,约有10坪(30平方米)空间,养二十至二十五羽雌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