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动检费、关税等,其成本当然要高于台湾鸽,两相之比,价格优势、品质优势不就一清二楚了吗?由此可见,选择种鸽,当然是应选择正宗的欧洲名家种鸽。另外,我们稍加思维便可知道,当今台湾那个大家不是依靠欧洲名鸽起家的,而且正在出售一些辈份并不高的欧洲鸽的子子孙孙代呢?相反,我们谁又见到欧洲名家赴台湾或其他地区引进种鸽呢?这种现象在大陆也在普遍不过了,如北方地区的鸽友,在引进种鸽时,往往不是在本市、本省或临近省份引进,而是跨省、跨地区引进,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功利思想在作怪,引进者担心一旦自己日后飞出了成绩都算在别人名义下,而自已的功劳都被别人抹杀了,启不就为别人做嫁衣裳了吗?这种担心实在没有必要,假如欧洲人也这么想问题,是否也可以到亚洲或非洲去引进种鸽呢?现实是绝对不可能的,我知道比利时国内相互引进鸽子是极为正常和普遍的,这种赛鸽文化和风尚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所以,本人一贯认为,比赛是从引种开始的,明年是否能飞出好的成绩,关键在于今年的引种,只有选择了优秀种鸽,才可能飞出优秀成绩,所以,选种就是打基础,基础不牢谈何建高楼大厦。
唯有比赛说明一切
前面主要讲的是如何通过正确途径来选择种鸽,但光有种鸽又有何用呢?必须通过交配选择优秀子代投入比赛,方能证明选种及配对的正确如否,一般来讲,一羽优秀个体种鸽,其子代应当会有所获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并非如此,即可是两羽都是非常优秀的种鸽相交配,也不意味着子代就会有非常优秀的赛绩,唯有比赛说明一切,再优秀的种鸽,必须通过子代的比赛才能证明是否优秀。因此,在养鸽方面,常常会运用反证法来解释事前的认识和判断的正确性。关于比赛也是十分讲究的,一般来讲,好的种鸽一年配对出4-5对幼鸽是完全可行的,出多了没必要,出少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待幼鸽3-4月就可投入200-350公里的比赛或训练,5-7月就可投入300-500公里级的比赛了。对于初学者最好在春季出幼鸽,秋季比赛,避免用夏秋季出的鸽,当年没法比赛,第二年又遇上换毛等问题不利于比赛,这样在时间上比较经济,也很容易获得比赛结果,有利于对种鸽配对的优劣判断,有利于鸽主对种鸽的取舍。判断种鸽配对是否优秀,对不同的鸽主有不同的选择,有部分鸽主由于投资较多,又是初入道,往往容急功近利,对比赛成绩要求过高,甚至不是冠军、亚军不足挂齿,这是错误的认识,往往由此抹杀了优秀鸽。要知道,目前赛鸽比赛十分激烈,一羽优秀赛鸽的产生,除了有好的父母鸽外,还包括良好的喂养、防病、比赛时机的选择、比赛距离的选择、以及比赛当天的气候、风向和比赛鸽归巢后的报到电话的正确使用等等,一点都不能出现差错,一旦失误就前功尽弃了,这是何等苛刻的条件,就是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我们还要求自已的鸽子不遗余力地去抢冠军夺大奖,这实在有些难为这些小生灵了。正确的选择与判断是∶当第一至三次送鸽比赛,有一羽或两羽以上的兄弟或姊妹鸽取得了百分之六至十(以千羽鸽以内比赛而言)以内的名次就算父母鸽配对是基本成功的;凡是有两羽以上兄弟或姊妹鸽或一羽鸽两次以上获百分之三至五以内名次(以千羽鸽以上比赛而言),都视为父母配对是优秀的,如果是有两羽以上兄弟或姊妹鸽或一羽鸽两次以上获百分之二以内优秀名次,应视为父母鸽配对是非常成功的。当然,对每位鸽友而言,可能自我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无论怎样的要求,鸽子获奖是客观的,鸽主要客观分析没有获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分析的内容就包括上述列举的方方面面,如果是非鸽子的因素,就还须要再作比赛检验,以上方法广大鸽友不妨试一下,对你选择种鸽与赛鸽是有很大帮助的。
赛鸽速度快是训练出来的吗?
赛鸽速度快是靠训练出来的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赛鸽的飞行速度不是能训练出来的。但不少鸽友对此不理解,其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运动员不都是通过高强度、大运动量来提高运动成绩吗?其实,这个比如恰恰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作为人的运动员,他对自己的训练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对于他每次参加比赛的距离长短、起点终点都是非常清楚的,因而他对自己参加比赛项目、运动的全程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有个合理的安排,这是作为人的运动员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有目的活动,并为了达到取胜的目的而主动的、积极的去争取。而赛鸽与人是有本质上的区别,赛鸽的任何活动都是无意识的、消极的、被动的,赛鸽它是不知道训练对它比赛有好处的,它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训练或者比赛,它更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比赛得了冠军后主人会获重奖,从而自己又可以获得主人的奖赏,如鸽舍调整到宽阔的位子、食料吃得更精细等等,赛鸽的任何活动都只能是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