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开《赛鸽天地》总第54期,发现一篇《“鉴鸽”鉴出来的尴尬》,读后颇多感慨。
首先,养鸽子的基本功除了打扫卫生和喂食喂水外,最重要的莫过于鉴别鸽子了,一鸽在手,或展翅羽或观眼睛或摸骨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心得,至于鉴的准不准就要看各人悟性和平时的经验了。如若不“鉴”,象《鉴》文中所说的一样根据血统就可以判断出一只鸽子的好坏,那养鸽子就成一极其简单的事情了,对着血统书直接买就行了呗!
每年巴塞罗那大赛的参赛鸽都有上万羽,鸽友们只看到了冠军的血统书,大呼“难怪会夺冠,有这么好的血统啊!”,冠军只有一个,那些失败的或者就根本没回来的鸽子若写出血统来甚至比冠军还要“豪华”,能够得到冠军就肯定有其他鸽子所不能比的地方,体形、脾气、状态……总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血统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能决定一切的。
鉴鸽真的是在做无用功吗?王子不才,饲鸽亦有十余栽,过手的鸽子也有上千吧?通过我的观察和理解,鸽子的很多内在优/缺点还是可以从外观上看出来的。例如眼砂的抖动啦,翅膀的结构了,还有许多中外名家都比较推崇的白脚趾。
关于《鉴》文中所提到名家大腕败走麦城的事情,我想说的偶两点:其一,名家大腕不见得就是鉴鸽好手,现在全国有好鸽子的人很多,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好的鸽子,但是真正懂鸽子的人太少,养鸽子是要靠一点悟性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但是没有这百分之一的灵感,付出再多的血汗也是白搭。其二,鉴鸽仍存在很大的误区,许多“大师”为了骗人钱财,故意颠倒黑白把不好的硬说成是好的。真正的鉴鸽大师如已故的汪顺兴前辈,鸽子上手几十秒的时间就可以下结论,李梅龄大师从国外花1000大洋买的鸽子何其优秀,但大师还是要讲究“脚高的,瞳孔不圆的”等都“烹而食之”,尽管李先生是注重“放在笼里看”的。
冠军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那是由于天气,地形,赛程的不同所造成的!山区/平原、晴天/恶劣气候、超远程/短距离……这些条件都可以限制得奖鸽的“规格”,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同一次比赛的前名次就可以明白。
越是艰难的比赛,其前名次鸽的体型、眼睛、翅膀等就越接近,这,难道是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