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是否归巢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遗传因素与后天驯放管理是两个重要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因素, 即生活环境、驯放条件和赛鸽主观(善飞)奋飞。
正常发育的大脑是一羽赛鸽归巢的物质基础。要使赛鸽能归巢,就得有恋巢欲,即本能。首先要保证赛鸽的大脑能够正常地、健全地发育。这就要求鸽主对种鸽进行仔细的检查,全面的衡量,在好中求好,好中求全,如发现种蛋不标准和天性痴呆要坚决抛弃。孵蛋期间要注意安静,做好保胎工作,巢盆垫草不宜太软太硬,长度不超过4-5寸,避免蛋裂和有利父母鸽翻蛋。巢盆内外,还要撒些烟叶末,以利驱虫。不经常翻看鸽蛋,以免惊动孵蛋鸽影响育种。从孵蛋到雏鸽戴脚环的阶段,父母鸽或保姆鸽能安静、正常轮流照看,以保证幼鸽的大脑健康发育,结构体更结实。如在观察幼鸽须触摸它时,也尽量不要惊动父母鸽,因为此时的幼鸽结构体和大脑很脆弱,发育不够成熟,以免受到惊吓的父母鸽拍打翅膀时伤到幼鸽。更不能让其他老鸽进窝厮打,造成严重伤害或致残。雏鸽的头和其他器官的正常发育直接影响着大脑的发育,也直接影响着放飞是否归巢。
健壮的体格是促进赛鸽归巢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赛鸽体格健壮时,大脑才能得到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使赛鸽的精力更加充沛,判断力更准确、集中、记忆、意志、情感等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反之,赛鸽象笔者前述的那只小瓦灰大脑先天严重受损,或经常生病,体质瘦弱,体内各系统的功能低下,大脑就容易疲劳,飞翔动作反应迟缓,情绪不佳期,记忆发展必须受到影响,这就是不聪明鸽子的表现。有的鸽友认为,赛鸽速度是飞出来的,要使赛鸽归巢又快速,不给充足的食物和清洁的饮水空腹善飞,或有空就轰赶它们飞个不停。有的也主张,赛鸽少参加户外飞翔是赛鸽强体的措施。这些做法和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却是片面的,其结果适得其反。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驯放条件是赛鸽归巢的决定因素。雏鸽出生后,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和放飞训练,对雏鸽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觉地、有意识地给幼鸽以积极地放飞驯练,幼鸽的记忆力发展就可能早一些、快一些。赛鸽家和医学家认为,头大是脑液量多,脑脊丰富的体现,赛鸽要具有头脑宽圆,前额发达稍长,后脑饱满,才能有较高的脑容量及智慧,对方自判断力就愈强。赛鸽记忆十分惊人,达过目不忘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同距离的赛鸽再次放飞,犹如轻车熟路,容易得多了,这也说明它的记忆之强。能否用这样一个科学成果来证明:外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将十多只幼鼠分成两组,让它们在充满刺激和宁静的环境里生长。六周以后,发现第一组幼鼠的大脑的皮层厚度增大,重量增加,神经突起增加50%,第二组幼鼠的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机能则远比第一组差,脑细胞对信号的反应也很迟钝。这个实验说明,适当的外界刺激对脑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不是让老鸽啄伤小鸽脑袋的过分刺激。因此,对赛鸽,不管是幼鸽还是成年鸽,只要有机会,不要忽视三、五公里的放飞,特别是细雨濛濛,微风吹拂,夜幕降临时的放飞,它比围绕鸽舍转来转去的飞翔大有好处,从多方面加强对它的脑细胞的刺激和锻炼。
对赛鸽的舍外活动和奋飞,这是使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和放飞训练所给予的影响转化为记忆品质的中介因素。再好的先天素质和良好的放飞条件,如果缺乏赛鸽本身的主观奋飞,就很难归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许多中程、远程、超远程或各项目赛鸽的竟翔历史和超群的幼鸽赛绩证明:它们所以归巢,同一品种归巢率高,与赛鸽本身有丰富牢靠而印记深刻的舍外飞翔活动,强烈的恋巢欲、顽强的意志力、好动善飞的精神分不开的。
可见,一只赛鸽,即使是普通的赛鸽,只要大脑得到正常发育,针对它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给它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训放条件,充分发挥它的主观奋飞的能动作用,积极组织短距单鸽和群鸽训放活动,就可达到竟翔比赛归巢的良好愿望了。
通过粗浅的分析对比,给赛鸽是否归巢找到了点滴根据。这只能为养鸽人提供点线索,盼鸽友们认真探索,找出更准确的更精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