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千里飞归老巢,不是光凭主观欲望所能达到,还要凭借其生理中的某一机能。为了提高信鸽的归巢性能,作为仿生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学家和养鸽家对信鸽从千里以外的异乡客地能飞归老家的机能,作了大量的研究,经过各自的实验,提出了多种导航论说,诸如“太阳导航说”、“地磁导航说”、“天体雷达导航说”、以及各种感觉导航说,还有一种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导航说。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鸽子体内有一种“罗盘”或“指南针”似的物质。那末还必须有一种“地图”似的物质。那么什么是鸽子的导航“地图”呢?众说纷纭。最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肯尼斯.艾布尔夫妇研究发现,候鸟是用自然光确定迁徙方向的,信鸽界对此颇感兴趣,能不能从中找到信鸽导航“地图”呢?有待于研究深化。
太阳罗盘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此说是出自德国浦来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鸟类科学家卡玛,他发现鸽子拥有“太阳罗盘”,从而能见到太阳为基础 罗盘。他认为,地球整日不停地绕着,鸽子依靠它体内的生物钟能正确校正时间,测量移位和方位角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飞行定向。
地磁罗盘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提出,鸽子可直接借地球磁场导航。但缺乏有力的证据。后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罗伯特.格林和查尔斯.惠尔考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鸽子头部的周围放上线圈,通入微小无害的电流,可以控制鸽子头部周围的磁场。如果改变上面安放的电池方位,通过线圈的电流就会改变,磁场的方向也相应改变,磁场的方向也相应改变。在无阳光的天空中,线圈朝南去向的鸽子会飞向自己的家,而线圈朝北去向的鸽子,就会向着偏离自己家的方向飞去。一旦有了阳光,它们就不会上这个当了。由此,鸽子在有太阳时,它们以太阳为罗盘仪,否则就以地球的磁场为罗盘仪。但是鸽子身上究竟在哪个部位对于磁性有敏锐的感应力?至今仍是一个谜。
电离层在磁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认为信鸽导航与现代无线电通讯原理一样。发射台将讯号发射到50高空公里外的电离层中,接收台从电离层中接收讯号,这样就使通讯距离比直接发射200公里提高到2000公里以上。信鸽导航原理也如此,巢地磁场通过无线电信号削弱,甚至接收不到;太阳黑子活动强烈时,无线电也会失去联络。以诸如此类的一系列现象与信鸽归巢对比,补充完善了旧有的地磁导航学说。这一学说的创始人是德国赛鸽家汉森,他经过多次实验,采用否定-归纳方法,对已有的导航学说进行质疑,然后补充,完善被推翻的在磁导航理论。
遗传基因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认为信鸽导航性能与候鸟一样,是一种生理本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创立这一学说是本世纪30-40年代原苏联的一位养鸽者。他在天鹅饲养场工作他发现原是候鸟的天鹅,在人们饲养下经过几代繁殖后,改变了其南迁北徒的习性。他在秋天把天鹅带到离训养场100公里以外,乘野生天鹅群飞过时放出,它们不仅没有随群南翔,反而北归回到饲养场。他据此得出结论,候鸟春向北去,秋往南归,纯属生理本能,是千年百代遗传变异的结晶。而信鸽则经人工培养后经过几代即可完成。
智商导航说
信鸽导航论说之一。认为信鸽远航导向的能力跟其智商的发达程度有关。实践证明,携往外地远方放飞的信鸽,它们就是根据平日家居的各种信息与周围环境条件及外地各种显著变化的信息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公私合营着体内的生物钟和生物指南针对家居所在位置的太阳移位(太阳的方位和高度的变化)和地磁场方向、强度(包括水平强度和垂直强度)与外地两相比较,从而明智地判断出归巢的方向,以逐渐趋近的方法飞行归巢。凡屡获冠军的优良赛鸽,大多具有发达的后脑。而一些“笨坯”总是飞在鸽群的后面,甚至找不到老家而失落异乡。显然信鸽的智商有高低强弱之分,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亟待进一步开拓。
记忆导航说
信鸽的导航论说之一.这是近年来我国的信鸽爱好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信鸽具有的记忆力,这是信鸽爱好者所公认的一项实践经验。所以每次举行竞赛,放飞路程总是由近到远,并要求训放时应与终点站同一方向进行。赛鸽看到沿途的地形地物,在脑海中留下记忆,凭借这种记忆认定方向习归老家,例如以上海为终点、西宁为起点1900公里竞赛话,必须一路向北,经过嘉定、常熟、丹阳、徐州、洛阳等训放站,信鸽经过这蹭五站的放飞,就在脑海里留下了一个记忆,认定自己的家是在南方,最后在终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