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曾被赛鸽归巢的动作所迷惑住,经常在家园鸽舍旁密切观察,其性能。通过长期的阅读、观察及思考,我曾推测鸽类归巢归功于其天性,读者可能与我有同感,不同意这种观点。希望目前的设想能抛砖引玉,导致产生新的观点。首先,设想当然越简单越好,而后推广至能解释各种现象。鸽子飞在一定高度时,太阳进入鸽子的眼球,对光波敏感的眼球梳膜即起反应,梳膜组织促使眼球玻璃液的盐质密度产生变化,从而变更玻璃液的比重,进而导致玻璃液与水样液两者间的渗透压的变演。由于渗透压的变演,影响前后两个房室间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对眼球透镜的睫状肌、辐射肌的张力引起变化,因肌肉张力的变迁,跟球的透镜对太阳的高度起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因此太阳每日的周期,在鸟类眼球中产生特殊的张力周期。由于这个周期起源于梳膜组织的功能,而梳膜又与循环系统紧密相联系着的,故鸟类的新陈代谢实际上受太阳周期的影响而起调节的。这个调节可用一根曲线来表达,每一纬度有它不同的曲线。曲线的振辐度随着每年的时间而又不同。每个经度有其独特的相位。当鸽子处在一个新的经度时,太阳就在新的位置上,它们的眼球张力就不同。当飞行至新纬度时,眼球张力的曲线就与太阳周期的新曲线又不相适应。实际上,鸽子的新陈代谢周期,在它居住处,受每日太阳周期的影响。这个居住区域约可固定在直径4O英里范围内(人类视线一般认为在1000英尺高度内)。在这个直径内鸽子依地面标志能飞翔归巢。
对不同日光的调节
与大部分鸟类相同,信鸽的视野,几乎"背靠背"地超过180º。当太阳非直线地从某一角度进入眼球时,眼球对光线即刻在不同的基础上起调节作用(如推压作用)。这个推压动作随着当天当时眼球肌肉张力的数据而进行解决。中午的强阳光,使瞳孔高度收缩,亮度高的光线的瞳孔较弱阳光的为小。例如雾天或晨暮时,光线暗淡,瞳孔放大。一般具有软透镜的鸟类飞行在与太阳成一定角度时,由于瞳孔不同的作用,产生两侧不对称的视野,并迫使其维持在不超过数英里范围内,作直线飞行。这是大部分鸟类的情况。这是一个难题:候鸟大部分在夜间飞行或逆风飞行。另外注意观察到:在黎明的曙光或黄昏微光时的飞行正午时来得多,海鸥及其他海鸟在大部分空中或逆风飞翔时,经常将其头部倾斜于太阳来平衡维持其周围的视野。
由于信鸽(以及可能斑尾林鸽、鹅和其他野鸽)具有硬透镜,犹似中年人有硬透镜的眼睛条件,问题得到解决。换句话说,因为鸽子备有硬透镜,它们周围的视野不受各种强度阳光的影响,经常保持视野两侧对称,从而使它们能在任何距离内,保持直线飞行。故硬透镜条件的存在可用长时期的持久的瞄准状态来表达。此外,尚有一个突出的事实:赛鸽和斑尾林鸽,较之其他鸟类更倾向于电线冲击。这是因为它在飞行时,不能对近距离的东西作快速的焦距调节。斑尾林鸽很喜欢用力撞破树枝。
鹰类在不同范围内,具有快速变更调节焦距性能的飞禽。它们眼睛的结构是在正面的额平面上,因此可以免除在阳光下产生两侧不对称的视野。斯堪的维亚纳维亚苍头燕雀,在秋季迁移时,晨起自半岛向南起飞,但由于时间的进展,它们作出广大的弧形,转向西飞,在暮时到达英国,犹如直接跟着地球自转,由东向西飞翔,这是克服不对称性视野的另一种方法。
梳膜组织
除新西兰的一种衣行鸟外,任何鸟类均具有梳膜组织。枭也有梳膜组织,如人类一样,处在前面额平面上,因此不对称的视野产生一个小难题。某些爬行动物也如禽类具有不很发达的梳膜组织存在。梳膜组织许多年来被认为对光波有极敏感。
数年前我曾热衷于饲养一种伯明翰翻头鸽。这种鸽子在眼部有一个缺口,一个淡白色,微型花椰菜式的物质伸出在其透镜的口处,这很可能是它的梳膜组织。这个球状组织,具有活动性,轻微地膨胀着。当组织被阳光照射时,它不需要向玻璃液排泄它的盐质而进行膨胀。膨胀引起的后果为:1、玻璃液的压力增大。2、由于渗透作用角膜的水样液的压力随之增大。8、这股压力作用于透镜的睫状肌。4、结果使瞳孔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6、鸽类的硬透镜抗衡瞳孔肌肉的收缩来保持视野的平衡。
这些过程可总结称之谓"张力"或每日张力循环,这个循环受空中阳光横贯的调节。
渗透压
在一个囊包内,一层薄膜(透镜和睫状肌组织)分隔玻璃液与水样液两种液体,故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