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儿时的“十万个为什么”已所剩不多了。许多过去人们搞不清楚的问题以及被喻为天方夜谈的神话和幻想已成为了现实。然而,信鸽究竟靠什么来导航?用什么来定向?至今仍是个迷。讨论了几十年反过来复过去,迄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让人信服的答案。甚至有的科学家试图用高科技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用轻型无线电摄象机,固定在信鸽身上来研究信鸽的归巢路线和航向,但是,仍没有大的突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几十年的训养信鸽和潜心观察、研究,我觉得在对信鸽导航问题上,人们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我认为,研究信鸽导航实际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外结合的、缺一不可的“系统工程”。如果一味地去研究它的某一项,而不综合起来看,是无法研究出个所以然的。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呢?可以用一台计算机来作比喻:机壳 = 鸽子的外形(包括羽色、外像、眼志结构等是种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存储器 =信鸽的“遗传芯片”(包括品质的储存和地区适应度的储存等);CPU(中央处理器)=信鸽的神经(导航中枢)系统(包括磁场感应和次声波的感应处理来指导导航)。这样看来,信鸽导航实际就是通过导航中枢系统的神经系统的触动来完成的,同时它又受“遗传芯片”的影响,最终达到导航任务的完成。
下面首先让我们简单、系统的来重新认识一下鸽子,在此基础上再探信鸽导航之迷。
一、信鸽的产生与发展
1、归巢性是鸽子的本能
鸽子亦称家鸽、鹁鸽,其祖先是野生原鸽。早在几万年以前,野鸽成群结队地飞翔,在海岸险崖和岩洞峭壁筑巢、栖息、繁衍后代。由于鸽子具有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又有野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家禽饲养。
当有人开始饲养鸽子时,并不知道这小精灵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只是在无意中发现的。在那个根本没有通讯,交通很不发达的时代,民间用它来传递信件,才被人们称作信鸽。正因为它有这个特殊的功能,被玩家们驯养,逐步进化为赛鸽。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方从民间征用优秀赛鸽来培养能够传递军事情报的军鸽。
就拿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风靡大陆的“空降”鸽来说,据说是台湾情报部门空投给隐蔽在大陆的特务们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的“间谍”鸽。这种鸽原于美国,又称“高山鸽”,它的特点是,有着强烈的飞翔意愿,并适应各种恶劣的飞行气候,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程鸽,它是属于凭借毅力保持速度的类型,学名 “西翁红”。而实际西翁鸽已早传入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祖光的西翁,据说是解放前夕从中美合作所搞出来的。再就是王福源的西翁,是其早年从美国海兹门鸽舍引进的一对黄金配对的后代。
2、信鸽是从原始鸽中经过培育逐步进化来的
在鸽子的长远的历史中,我们对这种古老世纪以前就开始飞的鸟类仍然了解不深。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和今日的赛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体型。几乎世界养鸽人都同意野鸽是所有信鸽的始祖。据说,野鸽至今仍可在地中海地区发现。而那地区正是历史所记载鸽子的起源地。
早期埃及人、希腊人、波斯人及临近的民族,曾把野鸽抓回家饲养,使得野鸽的器官和身体外观有所改变,但这种进化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今日赛鸽的主要发展大约始于1800年。原始鸽子虽然能够归巢,但它的飞行距离很短,只有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当玩家们用它来比赛时已不能满足这个距离,因此有人开始有意的对它们进行培育。原始的育种方法就是拿飞行距离远的配飞行距离远的,久而久之,鸽子得到了进化,飞行距离也越来越远,并逐步开始形成了种系,大约在1870年,在“发源地”出现了三种品种,即:列日种、安特卫普种、布鲁塞尔种。但因长期的近亲交配,那时的鸽子体质明显下降,速度也越来越慢。然而,聪明的玩家们用自己培育出的种鸽,在混血的同时进行杂交,产生了有大骨骼的大鸽,适合飞长距离,但速度较慢。中等体型或体型较小的鸽子能保持较快的速度。这样的发现或者说是发展现在仍在持续着,也是流传至今的一个简单的育种方式。任何事物的前进和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进步的过程。当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相对平稳,在这个平稳时期,赛鸽的进化和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原始的信鸽育种方式的基础上,渗透了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含量。
3、赛鸽的进化是在激烈的比赛中进行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因此说赛鸽的进化是在激烈的比赛中进行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