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從巴黎到布列斯特在折返回巴黎,約1,300公里無休息的超人比賽,鴿友不禁要問,這跟賽鴿競翔有何相關?老實說,沒有。但是我要說的是,如果鴿友能夠了解這種競爭狀態下的賽鴿特性,不是更能夠猜中那一羽賽鴿會贏得勝利。有些賽鴿就具備像Mottiat一樣的比賽特性,而有些則像是Pelissier。前者常常會在開始的時候,讓人感覺到有些虛弱,但是他們卻能夠堅持到最後,並贏得勝利。第一類賽鴿通常是長距離(600公里到900公里)的比賽選手,而第二類的賽鴿,則是中短距離選手,它們的身體狀況就跟第一類賽鴿一樣的好,只是它們常常為了歸返鴿舍而奮不顧身,耗盡身體能量而不自知。這類賽鴿一般說來並不容易贏得長距離的勝利,但是在中、短距離比賽時,它們能夠在體力能量耗盡前,就已經歸返並贏得獎項。但是長距離賽鴿與中、短距離賽鴿的分別,並不是僅以生理狀況來看,賽鴿血統與本身的競翔特質也必須要加以考量。
住在博爾赫霍特(Borgerhout)的賽鴿鴿友安東尼.凡.奧分(Antoine Van Alphen),生前是安德衛普(Antwerp)賽鴿聯盟屈指可數的賽鴿強豪,有一次的訪問他告訴我說:「我個人先前建立了一支可以在短距離速度賽中獲勝的鴿系,它們具有高度的歸巢性,比賽時往往能夠正確且快速地歸返。為了贏得博爾赫霍特聯盟的綜合入賞榮譽,我讓它們也參加遠過于巴黎(Paris)的比賽。只是選擇賽鴿參加這類比賽時,我都刻意選鴿舍中體型最小但是最具耐力的賽鴿參賽。」我問他這有什麼道理。他說:「道理其實再簡單也不過,這些小型賽鴿跟我的其他賽鴿都是來自同一血緣,除了體型較小外,它們的體力以及競翔特性跟其他賽鴿沒什麼兩樣。但是我發現大型鴿在參加一場比賽歸返後,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夠回復到原本的參賽狀態,而我的小型鴿擁有一樣強壯的心臟,卻可以在較短的期間內恢復體力,再參加比賽。」
依現今對賽鴿的研究看來,他所秉持的理由,確實是有他的道理,而且這麼短短的幾個字裡,卻也把長距離與短距離賽鴿的不同分別出來。安東尼.凡.奧分先是對自家的賽鴿,有了充分的了解後,再善用它們的競翔長處,而這些賽鴿的表現,最後讓他能夠在安德衛普賽鴿聯盟佔有一席之地。他個人成功的例子告訴我們,應該對自家賽鴿再下功夫去瞭解,因為有太多賽鴿犧牲的原因,肇因于鴿主對它們的不了解。 住在荷蘭布雷達(Breda)的烏門斯(Oomens)兄弟,前些時候曾經告訴我,他們的長距離冠軍鴿舍的榮譽是怎麼來的。他們說:「在1914~18年的戰爭過後,我們的賽鴿在600公里的比賽表現相當傑出,但是只要一超過這個距離,像是波爾多(Bordeaux)以及聖文生(Saint-Vincent)的比賽,成績就會變得慘不忍睹。為了改善這種情形,我們引進一些安德衛普長距離強豪史多佛斯(Stoffels)的賽鴿,當這一血系融入本來的鴿系之後,我們在600公里到900公里比賽中,幾乎所向無敵,直到現在,這個融合後的血系的競翔成績仍然表現得相當優秀。」我問他們:「當時,那些史多佛斯賽鴿長得很強壯嗎?」「也不盡然如此,但是那些賽鴿真的就具備穩定的歸巢天性,非常適合參加長距離比賽。我想我們戰前的賽鴿,就是想早些回到鴿舍,但是因為比賽距離太長,致使它們喪失了歸返的信心,而無法即時回來。」
由以上例子可知,賽鴿血統對競翔特質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數以千計的賽鴿在距離短于巴黎的比賽中,可以有不錯的成績表現。但是只要比賽距離一拉長到200或是300公里,它們的表現就得通通擺到餐桌上。這是因為大部份鴿友對自己的賽鴿並不了解,他們通常並不願意嘗試讓賽鴿參加諾揚(Noyon)以外的賽事。也許有鴿友以為參加比賽會有運氣的成份存在,我個人倒是認為運氣並不是賽鴿競翔活動的必然部分,對賽鴿的了解反倒是讓賽鴿贏得比賽的最重要原因。我以為鴿友們如果想在競翔活動上成功,平時就應該把競翔時的運氣部份排除掉,轉而重視賽鴿飼養的重點細節。
養鴿的開始,我們當然可以由賽鴿的體格,去分辨它是短距離、中距離、還是長距離的選手。只是必須要養鴿到一定時間後,才會對優秀賽鴿的生理特徵有瞭解,譬如說,一付良好的肚骨與背骨,穩定且適合的呼吸頻率,健康且深的喉頭,強有力但不會太快速的揮翅方式,堅實的背部肌肉組織,構造良好堅固但柔軟的羽翅,這些賽鴿生理特徵都是我們用來,區別好壞賽鴿有什麼不同的要點。一般鴿友都會斷言,擁有越多這些生理特徵的賽鴿,它們在100公里到800公里的比賽上,絕對可以輕易地贏得一些獎項。然而,賽鴿競翔並沒有絕對這麼一回事,因為要贏得獎項並非容易的事,如果這羽賽鴿比賽時剛好少了一點獲勝應有的表現,或者,它並沒有遺傳到血緣裡,那一點的歸巢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