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鸽子最外侧的羽毛,分别生长于鸽体以及翅膀和尾部。呈现最大的羽毛者就如A图左侧两支羽毛所示。正羽全部构造顺其依附于皮肤的部位区分为下脐、羽轴根、上脐、后羽、羽轴、羽瓣。
一般正羽的特征又是如何呢?自羽轴向左右伸长出分歧的羽枝。与有钩羽枝上的小钩紧密结合而形成羽瓣。上脐到下脐有很长的羽轴根很扎实地深入进皮肤之内,并以“羽足”结结实实的固定着。在接近上脐部位的后羽,其形状如绵毛。这些如绵毛状的后羽,尤其是生长在胸部的胸毛的比较短的正羽,其绵毛显得更为发达。
进一步说明,正羽的构造是以羽轴为主干分出羽枝,再由羽枝分出小枝(即有钩羽枝);在每一小枝(有钩羽枝)都附有小钩(亦称之为羽叶),所以每一支整齐完美的正羽羽毛都是以羽轴为中心,以最适合运用空气流动力学的飞翔原理,使鸽子翱翔于空中。正常羽枝与羽轴之间均呈45度的角度,并以相等间隔向左右对称延伸,在羽枝上下都会生长出有钩羽枝的小枝;这些小枝的尖端就如同树木的树叶有些部分长有“小钩”一样。从整体看起来成为很多很多的小枝与小钩,就把羽毛编织成为一个网面。之所以像网面,其缘故是鸽子为了飞翔时需要有轻又有细密的孔目,才能在飞翔时全面承受空气的阻力(这一点与飞机在起飞时必须把两侧机翼往下,阻止风力而引升飞机的原理相同)。假若正羽羽毛表面如同平面张开的玻璃片或塑胶布一样的构造时,本身的体重就会形成在飞翔时产生的严重负荷。
直接对鸽子在飞翔时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补给来源之细胞分裂造成困难,所以对鸽子(鸟类)飞翔来说,这些小钩形成数不清的网孔,并织成为一个“面”,是为了当正羽的一部分受到损伤时,可以很快又很简单地修补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平常你看到鸽子使用它的嘴喙在全身不同的羽毛区域,做出像人类用梳子梳理头发的动作是完全相同的功能。同时,我们也常常看到爱鸽用嘴喙整理羽毛,偶尔也在尾腺部拈取由体内分泌出的脂肪及腊质,涂抹在全身不同的羽毛,就是为了很快使这些受到损伤的羽毛小钩恢复成原来的正常状态,这也是鸽子(乃至鸟类)防止万一需要在水上栖息,或在雨中也可以确保正常的飞翔能力的原因(微妙的是,倘若是没有必要飞翔的鸟类,其正羽也就不发达,如鸵鸟小羽枝的小钩就不发达)。
关于从上脐到下脐的羽轴根较长的原因,是鸽子(鸟类)为了在飞翔时作出振翼动作,必须挺住强有力的空气压力才能长时间持久飞行,所以务必把羽毛牢靠地固定在鸽子身体上,尤其在翅膀的正羽,其羽轴根更是伸长到达翅膀的骨骼所组成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