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本能也会丧失吗?
赛鸽只有在缺乏适当的筛选下才会逐渐丧失归巢能力,也就是说,胡乱育种或是比赛时只需要对很少障碍的鸽族育种都不会有好结果。这是因为,大自然自有它的一套自然淘汰规则,严重缺乏归巢能力的鸽子迟早总会消失不见。不过从未仔细筛选种鸽和继续盲目育种,赛鸽丧失归巢能力的速度就会加快。然而,赛鸽的归巢能力是可以磨练的,而且有一大部分是在我们的操控之中。
近来有人提出鸽子会不会丧失归巢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永远也没有答案。不过,我们还是花点时间来探讨一下它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必须先停下此话题,回到鸽子的归巢机制来开始探讨起,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与鸽子的归巢能力本能有关的东西。
所有鸽子天生具有一种强烈的归巢本能。归巢本能被视为鸽子的一项资产,而整个赛鸽运动便是以鸽子有没有能力成功运用这项资产为基础的。没有了这个本能,鸽子就不会有归巢的欲望,而且如果鸽子没有了归巢的能力,也就不会有赛鸽运动。经过世代的演变后,人类的天生本能和运用这些本能的能力不仅更加精练,甚至还在不停地寻求让这些功能能够更臻善臻美的方法。鸽子的这些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由遗传所控制,可是相对而言也受到生活状况的影响,而这个生活状况则受鸽友控制,鸽友一般是用诱激和育种这两种基本方式来做控制。
★诱激
归巢本能是一种精神状态,鸽友必须把它引导到一个精致的平衡点上,让鸽子归巢的欲望达到强烈的高峰,同时也要让鸽子能够适当地回应和运用这项本能,不然就会收到反效果。雄鸽在逐雌时,往往一心只想着要赶紧让雌鸽进巢箱筑巢,正常的归巢能力反而受到干扰,不然至少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它们把“冷静的脑袋”远抛在后,这时候如果被送去比赛的话,多半会晚归,有时候甚至会从此失去踪影。
鸽友运用许多诱激方式,像是鳏夫制雄鸽和雌鸽、忌妒法、让雌鸽孵蛋、给比赛鸽中放入会发出雏鸽啄蛋壳声的假蛋等,这些全部都是为驱动归巢本能而设计。为了求取胜利,鸽友无不绞尽脑汁思索特别的诱激方式,几乎已经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例如在比赛鸽的窝巢里放入里面装有苍蝇的假蛋,制造小鸽子即将出壳的假象;或者是把别的鸽子的雏鸽即将出壳的蛋交给比赛鸽抱孵;或者是把别的鸽子的乳雏交给比赛鸽哺喂;又或者是在交鸽当天把比赛鸽窝巢里的蛋换掉等等,各种千奇百怪的诱激方法都用上了。这些诱激方法实际上有没有效果还有待讨论,但是如果真能使比赛鸽飞出好成绩,那么不仅能让鸽友觉得乐趣无穷,而且鸽友心里也会油然而生出一股骄傲感。
其他,如健康、良好的鸽舍,妥善的管理和适当的训练等重要的因素,也都能增强鸽子的归巢能力。可是,这里有个问题,在某种状况下,鸽子能不能保持住归巢能力呢?也就是说,参加小型地区赛的鸽族,能不能参加大型比赛,而对手又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鸽族一样成功地保持住归巢能力呢?
★一个鸽族的归巢能力;
假设我们把同个鸽族的比赛鸽分成A、B两组,参加两个地点完全不同的比赛。A组比赛鸽参加鸽舍集中地区的比赛,如大城市的比赛;而B组比赛鸽则参加鸽舍密度低的地区赛,如郊区的联合会赛,鸽舍来自不同小镇,鸽舍之间空距或许距离达100公里远或更远。A、B两组比赛鸽条件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喂饲和管理方法完全相同,但
都是最佳记录鸽作出的下代,绝未掺有外血。而且我们假设它们都是多次记录鸽的下代,也就是说,种鸽里绝对没有追随鸽,只有领导鸽。问题是,如此下来经过20年左右,飞城市赛很成功的A组鸽的归巢能力最终依然会和对手来自四面八方的B组鸽一样好吗?(在这里我不认为我们必须把“反射性归巢”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反射性归巢”就是鸽子在同一方向重复接受个别抛飞训练后,最终在释放后能够不假“思索”或盘旋后立即往家的方向飞去。这种训练方式是希望鸽子在正式比赛时也能够立即朝家的方向飞去,比其他对手多出立即的优势。因此,“反射性归巢”绝对不是鸽子“完全无心插柳下的结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