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疲劳状态的观察、认定与调整
有的鸽友曾经有过这样一种经历,那就是参加大奖赛的信鸽,成绩名落孙山。而在同一场竞翔比赛中,参与训放的赛鸽却表现异常好,飞速奇快,若是参加大奖赛有可能进入前十名。这样的结果使鸽主很无奈。究其原因是鸽主对自己参赛的鸽子赛前的竞技状态了解不够,不能从赛鸽日常的微小变化中观察到赛鸽的真实状态。例如:是处于巅峰时期,还是处于疲劳积累的状态。如果这样盲目的参加比赛,其结果可想而知。就拿参赛鸽来说,对疲劳的正确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先谈一下疲劳问题,在1982年以前,对疲劳下准确的定义还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许多著名的学者从多种视角和采用不同的手段研究疲劳,并得出不同的结果和产生不同的概念。在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统一了对疲劳的界定,把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体在特定水平上进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个概念简单地说,就是:由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的暂时性下降。这种能力的下降,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息和调整,可以使机体完全恢复。疲劳是运动过程的结果,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疲劳既是朋友也是敌人,它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疲劳可以预防生理上的灾难,另一方面疲劳可以缩短甚至终结赛鸽的运动生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经常用于调节的生理机制,就可能造成机体细胞的破坏,可能产生死亡(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过运动性猝死)。疲劳究竟是怎麽产生的,是一种怎麽样的生理变化,在国内外大概有六种学说来阐明疲劳现象。
一、能量耗尽学说
这种理论认为,在运动的全过程中,机体的大量能源被消耗,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只是在长时间的运动中,血糖浓度下降。机体内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糖的异生作用,它把机体内的非糖物质转变为血糖或糖元,运动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血糖浓度越低,对脑细胞的供能越少,造成大脑皮层工作能力下降。从而使运动能力下降,能量耗尽的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有时不会有明显的身体特征。
二、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该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堆积,又没有及时清除。像糖酵解产生的乳酸,代谢氨基酸时,脱羧或脱氨基生成的氨等等。肌肉中乳酸含量增加,氢离子浓度会升高,因氢离子浓度升高,使肌肉和血液中的PH值下降,影响ATP的合成速度,乳酸又能抑制游离脂肪酸从脂肪组织分离,降低了代谢中的脂肪供给,又阻碍肾上腺素分泌,进而影响糖酵解供能.氨类在体内积蓄,引起神经和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氨能透过血脑屏障)从而造成运动能力下降。
三、理化异常学说
该理论认为,由于运动中损失过多的体液(呼吸增加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造成血浆渗透压的改变,电解质失衡引起疲劳,运动后应及时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及足量的水。
四、保护性抵制学说
这种理论认为大脑皮层在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中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
态,长时间高度兴奋导致能量消耗增多,为了避免进一步的能量消耗,便产生了抵制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保护,实验发现:当肌肉参与长时间耐力运动时,会耗尽一种支链氨基酸,另一种氨基酸的浓缩物色氨酸容量超过了原来的量。它一旦进入大脑,色氨酸就转变成
[1] [2] [3] [4] 下一页